课程介绍

我校于80年代初在全省同类学校中率先开设教师语言课程,并最早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为全省师范类院校开创了先河,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导着教师语言教学的前进方向。曾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自2004年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来,进一步加强以教师语言为代表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一直把教师语言教学放在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教学的核心位置。 一、课程设置分析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教师语言是一门训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语言表达技能的课程,是教师教育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可以称之为教师口语。 2、课程作用: 教师职业最基础的技能就是口语表达,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语言课程对教师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为教师职业的另一核心技能——“讲课”提供最基础的支撑和保障。同时,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发音和教师语言表达本身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师语言课程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本体素养培育所必需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层级递进的原则依次分为三大部分:教师语言基础,教师语言技艺,教师职业口语。三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学年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教师语言基础。本部分在第一学年开展教学。本部分包括普通话语音训练、朗读训练、口语表达方式训练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四项内容。考虑到学校地处方言区和面向广大农村招生的办学定位,针对学生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方言复杂、普通话基础薄弱等状况,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教师语言基础训练。具体思路是:先突破学生的语音问题,把学生带浓重方言色彩的地方普通话转变为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和口语表达方式(叙述、说理、抒情、解说等)训练。在上述过程中结合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 第二部分是教师语言技艺。本部分在第二学年开展教学。本部分包括解说训练、演说训练、讲故事(叙述)训练和朗诵训练四项内容。在学生能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教师语言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们选取与教育、教学关系密切的四种口语样式(解说、演说、讲故事、朗诵)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在让学生感受到这四种口语样式的魅力和技艺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清晰、响亮的语态,自信、镇定的心态和自然、大方的体态,进一步做到话语内容脉络清晰、观点鲜明、阐述周详、形象生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这四种口语技艺。 第三部分是教师职业口语。本部分在第三学年开展教学。教师职业口语包括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两个大的方面。教学口语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导入、讲授、提问等多种形式的口语,教学口语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技能。我们主要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讲课演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口语训练,让学生初步具备发音规范、措辞严谨、内容科学、表达生动的课堂语言能力。教育口语是教师根据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时使用的日常工作用语。我们主要通过模拟情境对学生开展训练。 (二)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三部分教学内容相对应采用三种形式: 一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安排在第一学年末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按照学校《职业技能训练考核纲要》的规定作为通用职业技能项目由学校教务处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统一组织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核内容、考核规程与评分标准执行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统一规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采用普通话水平测试题的一、二题对学生进行语音测试。 二为教师语言技艺测试,安排在第二学年末进行。教师语言技艺测试按照学校《职业技能训练考核纲要》的规定作为通用职业技能项目由学校教务处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统一组织实施。教师语言技艺测试的考核操作程序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类似,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则有特殊规定。考核内容是有要求学生在叙述、解说、演说、讲故事、朗诵这五种口语样式中任选两种(学前专业必选讲故事)进行表达,考核题目从学校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题库中抽选。评分标准在继续关注普通话语音的规范程度的基础上侧重于内容的表达,每一种口语样式各有评分标准,如演说强调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富有鼓动性,朗诵则要求语言优美、渲染情境、富有美感,讲故事则要求情节曲折、讲求形象塑造、富有吸引力。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选择1-2种口语样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为教师职业口语考核,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两个学期末进行,第一学期末考核教学口语,第二学期末考核教育口语,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学校《职业技能训练考核纲要》规定的通用职业技能考核项目中有“讲课与说课”一项,这一项目事实上也包含了教师职业口语的考核。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根据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一、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理念。本门课程属于技能课,应以训练为主,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技能。 二、先讲理论,次进行示范,再指导练习的课堂教学程序。理论是基础,精讲理论,使学生正确认识某项口语技能;示范是关键,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口语技能,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某项口语技能的特点;练习是目的,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充分使用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口语技能是口耳之学,也离不开视觉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运用音像资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亲身示范以外,还经常选用专家、艺人的录音和录像资料进行口语技能示范,也选用一些不太理想的音像资料作为反面教材。我们还把大部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技能认识的直观性,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使用录音、摄像手段。口语与书面语相比具有瞬间性,全靠听觉记忆来来把握,要想全面认识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得进行录音或摄像。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购置录音机、录音笔、MP3等录音器材,另一方面我们经常使用语音教室、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此外,我们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基本形式就是录音。 五、课内外结合,拓展学习空间。总的来看,教师语言的教学时数不是太多,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强调课内外结合,除了布置课外作业以外,还通过社团活动、赛事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六、考核与激励相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语言技艺测试和教师职业口语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教师语言的强制约束,各种教师语言比赛以及口语表达特长生评审则是对学生学习教师语言的激励。 七、加强学法指导。对教师语言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总结为以下20个字:“提高认识,勤学乐练,多听多看,勇于展示,音像自助。”“提高认识”既包括对教师语言知识的正确、深入的认识,也包括对学习者自身的教师语言水平的清醒把握。“勤学”是态度,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乐练”是心态,教师语言练习随时都能进行,张嘴即可,不张嘴也可(心里想也是语言练习的重要方式),关键是热爱并养成乐说、乐思的习惯。“多听多看”是学习的根本,语言是“听”会的,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耳濡目染,无师亦可自通。“勇于展示”强调的是实践,技能是练出来的,所以毛泽东提倡“干中学”,多登台表达,多参加比赛,多进行交际沟通,口语水平就会不断提高。“音像自助”是具体的练习方法,多给自己录音、录像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能发现自己的进步。

课程通知 >>更多
  • 关于抽查爱课程线上学习效果的通知 2020-03-07
  • 关于录音和视频作业的通知 2020-02-24
  • 关于查看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周作业的通知 2020-02-21
  • 关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通知! 2020-02-20
最新动态
  • 赵珊珊发布了新的作业爱课程——朗读与朗诵线上学习笔记抽查
  • 赵珊珊修改了通知公告关于抽查爱课程线上学习效果的通知
  • 赵珊珊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关于抽查爱课程线上学习的通知
  • 赵珊珊发布了新的作业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业(第一周)
  • 赵珊珊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关于查看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周作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