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彩绘即是在瓷胎器皿上(烧好的或坯上),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的日用或陈设、审美需求,利用各种陶瓷材料和工艺技术进行描图、填色、烧成。陶瓷彩绘总体有釉上和釉下,还有二者之间的釉中,其彩绘门类有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颜色釉、综合装饰等等。 这里,主要课程内容为新彩和青花。 新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因当时采用进口彩料,画面具西洋风格,故又名“洋彩”。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新彩在技法的运用上,可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 可丰富新彩的艺术风格。无论工笔、写意,创作者均可尽情发挥, 局限性小, 可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 青花: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新彩》、《青花》是常见的陶瓷彩绘表现形式,也是中专陶艺班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对传统的陶瓷彩绘和现代陶瓷彩绘形式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釉上彩之新彩和釉下彩之青花的基本绘制技法,包括:传统绘制技法、常见绘制技法、特殊绘制技法等。并能够在陶瓷彩绘创作上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学生在实践中对陶瓷彩绘形式深入了解,加强练习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技术与审美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优秀陶瓷彩绘人,掌握陶瓷彩绘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陶瓷艺术素养,能够从事陶瓷彩绘设计、绘制及创作,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一线技艺人才。